习近平的"鞋子论"、"笼子论"、"钉子论"、"镜子论"

发布者:继续教育学院发布时间:2016-10-17浏览次数:1031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作者:程伯福

语言的背后是思想、是自信、是担当。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,亲切真挚,质朴从容,充满智慧,富有哲理,特别是经常使用生动形象的比喻,极具感染力和亲和力,像“鞋子论”、“笼子论”、“钉子论”、“镜子论”等,既恰如其分、通俗易懂,又意蕴深刻、韵味悠长,给人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。

     鞋子论:鞋子合不合脚只有自己知道

    习近平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演讲时说,“鞋子合不合脚,自己穿了才知道。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合不合适,只有这个国家的人民才最有发言权。”向全世界宣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当代中国的坚守。中国独特的文化传统、历史命运和基本国情,注定了我们必然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。

    鞋子合不合脚,关乎脚的健康,决定着能否走得长远。习近平用“鞋子”来比喻“道路”,既强调“道路”之重要,更强调“道路”的选择在人民。“鞋子论”对那些混淆是非、颠倒黑白、夹藏着不可告人目的的谬论,是一个最有力的驳斥。在国际讲坛,它的直接寓意就是,各国主权范围内的事情只能由本国政府和人民去管,应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道路的权利。

    “走自己的路,让别人去说吧。”我们要做的是不但要有鞋子穿,而且要穿上适合自己的鞋子,这样才能走得远,才能走得精彩。

    道路关乎党的命脉,关乎国家前途、民族命运、人民幸福。评价和衡量一条道路的好坏优劣,关键要看是否符合自身国情和发展阶段,是不是能够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,改善人民生活。一切都要靠实践来说话,靠事实来验证。中国的“鞋子”或者说“道路”是什么?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。这是一条具有实践特色、理论特色、民族特色、时代特色的康庄大道,来之不易。回首中华民族昨天“雄关漫道真如铁”的艰辛历程,总结中华民族今天“人间正道是沧桑”的探索实践,展望中华民族明天“长风破浪会有时”的光明前景,一个坚定不移的结论就是,必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。这条道路,承载着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信仰和探索,寄托着无数仁人志士的夙愿和期盼,凝聚着亿万人民的奋斗和牺牲,艰辛而辉煌。

     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,既不能走封闭僵化的老路,也不能走改旗易帜的邪路。改革开放35年的生动实践已经证明,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最符合中国实际和人民愿望,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,是一双最适合中国人的脚的“鞋子”。中国人民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扬眉吐气,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骄傲自豪。环顾当今世界,唯“风景这边独好”。我们已经有充分的理由和充足的底气,坚定道路自信、理论自信、制度自信。

    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。只要我们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,不为任何风险所惧,不为任何干扰所惑,披肝沥胆,勇往直前,这条路就会越走越宽广,越走越亮堂,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一定能梦想成真。

    笼子论: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

    习近平在中纪委二次全会上指出,“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,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。”他强调,各级领导干部都要牢记,任何人都没有法律之外的绝对权力,任何人行使权力都必须为人民服务、对人民负责并自觉接受人民监督。

    没有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。孟德斯鸠说:“(这是)永恒的经验,每一个当权者都容易滥用权力;他一直这样做,直到他碰到障碍为止。”这个障碍就是制度,就是“笼子”。反腐败的核心是管住权力。“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”,就是要通过建立和完善各项制度,给权力运行划出“红线”、标明“雷区”、架起“高压线”,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和不能腐的防范机制,从而保证权为民所赋、权为民所用。有了监督制约,就等于给权力加上了“保险锁”和“紧箍咒”,从而有效防止特权思想、特权现象,促进和实现干部清正、政府清廉、政治清明。

    邓小平说过,制度好,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;制度不好,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,甚至会走向反面。制度的“笼子”必须建得结实管用。如果笼子是塑料做的,权力可以让它散架;如果笼子过于粗疏,犹如“牛栏关猫”,权力可以轻易破笼而出。要多一些“傻瓜式”制度,少一些“原则上”、“一般情况下”等富有弹性和灵活性的制度。特别要防止出现制度被关在权力的笼子里难以出台或成为摆设,大力推进权力在阳光下运行,防止“暗箱操作”,还制度以尊严。

    “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”,体现了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新思路。建好这个“笼子”,需要紧紧围绕“不敢腐、不能腐、不易腐”来科学设计,改革现行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,使相关制度之间彼此衔接、关联配套,构成相互支撑体系和封闭稳固的制度链,让决策权、执行权、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。同时,还要及时更新检修栅栏,“道高一尺、魔高一丈”,防止笼子因年久失修而失效。

    制度的“笼子”能否关住权力,关键在于执行是否到位。要把推动制度的执行摆在突出位置,加强宣传教育,强化党员干部制度意识和遵纪守法观念,把制度要求转化为行为准则和自觉行动,做到“守得住底线”。要继续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,做到“有腐必反、有贪必肃”,“老虎”、“苍蝇”一起打,对有令不行、有禁不止、随意变通、恶意规避等严重破坏制度的行为严惩不怠,切实维护制度的权威性和严肃性,让权力规规矩矩地待在制度的笼子里,老老实实为人民服务。

    钉子论:干事业要发扬钉钉子精神

    习近平在多次会议、多种场合下指出,抓落实要有“钉钉子”的精神,纠治“四风”要有“钉钉子”的精神,走群众路线要有“钉钉子”的精神,等等。

    钉子,有一股挤劲和钻劲。钉钉子,反映的是一种敢于担当的精神、一种坚忍不拔的意志、一种攻坚克难的力量。党的事业要取得实效、赢得胜果,绝非一朝一夕之功,需要瞄准目标持之以恒,坚持和发扬这种“钉钉子”的精神。

    需要钉钉子的地方,就是不牢固、容易出问题的地方。把钉子钉好,就要找准方位,用好力道。工作实践的过程,就是解决矛盾问题的过程。“为官避事平生耻”。党员干部要勇于担当、敢于亮剑,坚持立党为公、执政为民,不惧风险、不畏权力,以不抓到底不回头、不解决问题不撒手、不达目的誓不休的勇气和魄力,敢于触及矛盾、迎难而上,讲真理不讲面子,讲党性不讲关系,讲纪律不讲人情,着力解决矛盾问题,推动工作和建设。

    钉钉子不是一锤子就能钉好的,只有一锤接着一锤敲,才能钉实钉深钉牢。为人民做事,就要一件事情接一件事情办,一年接着一年干,脚踏实地、锲而不舍地往前走。空谈误国,实干兴邦,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,行动远远比说教更有力量。一切难题只有在实干中才能破解,一切办法只有在实干中才能见效,一切机遇只有在实干中才能抓住用好。要“认准了就干”,把心思凝聚到干事业上,把精力集中到办实事上,接地气、察实情,出实招、求实效。要有“咬定青山不放松”的执着,以踏石留印、抓铁有痕的劲头抓落实、促发展,勇往直前,不厌其烦,解决好一个个具体问题,克服一个个具体困难,跨过一沟再越一壑,防止决策部署“在一片落实中落空”。

    钉钉子不能东一榔头西一棒子,需要持久用力。干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,毕其功于一役,更不能“一阵风”,刮一下就停。作风建设亦是如此,一些顽症之所以反复发作,一些陋习之所以“风过又回头”,往往与未能经常抓、反复抓、持久抓有关。在改进作风上必须坚持“常”、“长”二字,以逢山开路、遇水架桥的决心,以锲而不舍的韧劲,“钉牢一颗再钉下一颗”,善始善终,善做善成,避免出现“善始者实繁,克终者盖寡”的情形。抓工作搞建设要有“功成不必在我”的胸怀和境界,树立正确的政绩观,甘做“栽树人”、甘当“铺路石”,多做打基础、管长远的事,做到一任接着一任干,知行合一、久久为功,一张蓝图绘到底。

    镜子论:党员干部要敢照镜子勤照镜子

    “照镜子、正衣冠、洗洗澡、治治病”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总要求。习近平强调,照镜子,主要是以党章为镜,对照党的纪律、群众期盼、先进典型,对照改进作风要求,在宗旨意识、工作作风、廉洁自律上摆问题、找差距、明方向。

    照镜子,能照出污渍、鉴出本貌;能明辨是非、引以为戒;能取长补短,见贤思齐。古人云,“以铜为镜,可以正衣冠;以古为镜,可以知兴替;以人为镜,可以明得失。”新形势下,党员干部“照镜子”,是坚持党要管党、从严治党,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必然要求。

    党章是党的总章程,是每名党员必须遵守的根本行为规范。党员干部要时刻对照党章这面镜子,自觉学习党章、遵守党章、贯彻党章、维护党章,自觉加强党性修养,增强党的意识、宗旨意识、执政意识、大局意识、责任意识,切实做到为党分忧、为国尽责、为民奉献。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做到政治信仰不变、政治立场不移、政治方向不偏。

    我们党的根基、血脉、力量都在人民。党员干部要对照群众这面镜子,弄清楚“我是谁”,时刻摆正同人民群众的关系,彻底摒弃官僚思维和政客思维,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,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,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,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。弄清楚“为了谁”,切实端正价值追求,怀有兼济天下的情怀和大爱,俯首甘为孺子牛,经常想一想给群众回报了什么,为群众干了哪些实事。弄清楚“依靠谁”,只有群众才是真正的铜墙铁壁,只有依靠和发动群众,才能找到工作的力量源泉,才能战胜一切困难和阻碍。

    党纪法规是一种行为规范,也是一把惩戒利剑。“凡善怕者,必身有所正,言有所规,行有所止。”党员干部要对照党纪法规这面镜子,时刻保持敬畏之心,经常把党员义务理一理、用党纪国法紧一紧,始终保持一种如临深渊、如履薄冰、如坐针毡的警觉,自重、自省、自警、自励,防止和克服特权思想,“心不动于微利之诱,目不眩于五色之惑”,做到思想上警钟常鸣、工作上遵规守纪、生活上洁身自好、学习上永不满足。

    先进典型的重要特征就是先进性,像焦裕禄、孔繁森、杨善洲、张云泉、兰辉等,一批批优秀党员干部立足本职、开拓进取、忘我奉献,赢得了广大群众的普遍赞誉。党员干部要对照先进典型这面镜子,善于从先进典型的成长轨迹中吸取营养,善于从先进典型的体会感悟中获取真知,查找自己在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上的差距与不足,用先进典型的言行激励自己、规范自己,从而明确努力方向,增添前进动力。

    “照镜子”不是应景之举,要成为常态。毛泽东曾说:“房子是应该经常打扫的,不打扫就会积满了灰尘;脸是应该经常洗的,不洗也就会灰尘满面。”党员干部要敢于照镜子、勤于照镜子。通过照镜子,由表及里、以小见大,照到深处,触及灵魂,找出深层次的问题和差距,以正身、正行、正言、正心。通过照镜子,处理好“公”、“私”二字,对自己思想上的灰尘和心灵上的污垢经常进行大排查、大检修、大扫除,真正做到自我净化、自我完善、自我革新、自我提高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(作者系解放军总参谋部政治部秘书长)